两会“新”声丨李伟光代表:GDP增速目标高于全省 惠济区底气从这来_世界独家

映象网   2023-01-17 15:51:40

映象网记者 宋迎迎


(相关资料图)

全面放开之后,“拼经济”成为河南发展的主题词。

今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在6%。

而在省会郑州,无论市级层面,还是市内多个区,都将这一指标设定在7%,高于全省。其中,去年12月底召开的惠济区委四届四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率先喊出了GDP增速“冲7”的目标。

拼经济,既是拼胆气,更是拼思路、拼落实。自我加压的背后,惠济区底气何在,又将如何完成?

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政府区长李伟光接受大象新闻记者专访,对该区设定GDP预期增速的背后思考进行了阐述。并表示,惠济区“冲7”有基础、有底气,更志在必得。

GDP增长7%,惠济区“心里有底”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带领下,惠济区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扎实开展“三标”活动,聚焦“生态优、文化兴、创新强”,“创新活力之城、大美幸福惠济”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愈加清晰。

“我们把GDP预期增速设定在7%,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判断:战略优势巩固扩大、发展制约逐步破除、产业结构加速升级。”

李伟光说,作为郑州市的主城区,惠济区承担着实施黄河国家战略桥头堡的重要使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接连颁布实施,有利于沿黄区域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和文化传承加快发展,为惠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全区圆满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城镇开发边界面积达到14.32万亩,新增产业用地近2.5万亩,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有效释放。制约的破除,打下了发展之基。

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来,惠济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双碳科技、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谋划建设以大运河文化片区、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龙头,现有楼宇、产业地块为补充的7个产业园,南京能赋、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基金小镇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地域产业塌陷壁垒”加快填充,深度融入沿黄科创走廊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逐渐成型。

“总的来看,完成全年GDP增长7%的目标,我们有信心、有基础,也一定能够完成。”李伟光表示。

“组合拳”,拳拳提振信心

拼经济,首先要拼信心。全面放开后,惠济区如何提振消费者的信心?

李伟光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省委省政府也把加快提振市场信心作为首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持续扩大消费,惠济区将从多方面着手,打出“组合拳”:

促进传统消费,落实“金融16条”,用好金融“三支箭”,积极引导、支持房地产企业抢抓房贷利率下调等政策机遇,开展团购等促消费活动,推动房地产消费。利用春节等重要假日节点,发挥各类消费券的撬动作用,在农历“小年”,举办首届“黄河边的年货节”,积极促进消费,同时,鼓励重点商超、商圈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延续购车补贴政策,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

培育新型消费,以艺茂国际仓为电商园区基地,重点培育壮大抖音直播基地郑州运营中心,逐渐形成全域电商产业集聚;加快推进河南省数字消费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高端直播电商基地、沉浸式体验、AR购物等情景式、场景化的数字消费产业园。同时,依托惠济区生态好、环境美、文化浓的优势,积极培育发展养老、育幼、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增加入库纳统。全力推动辖区4家大型批发市场内的经营主体“转企入规”,引导实现个转企、小升规,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有刺激、有培育、有提升,通过三方面措施,全力提振信心。

三方面着手,让民企发展安心

民营企业,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李伟光表示,惠济区将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转型升级助推、质量品牌争创等七大行动,建立表彰奖补、平等保护等政策机制,充分释放民营企业发展活力,让民营企业投资发展安心。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

强化惠企纾困,以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健全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解决好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等问题,提振辖区企业发展信心。

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扩量提质并重,加大辖区龙头企业、“四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建立重点小微企业培育名录,“一企一策”定制化帮扶,引导市场主体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发展转型,不断做大做强。

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健全司法执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让广大企业在惠济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

保民生发力,让百姓放心

“发展是为了人民。拼经济的同时,更要全力保民生。”李伟光说,惠济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

2023年,将从以下方面发力,让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红利:

坚持就业优先。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支持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多渠道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800人;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1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28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600人。

完善教育医疗。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持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例,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让学生能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服务。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养、医改“五医联动”,深入开展19项重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强化兜底保障。精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对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统筹推进“一老一小”服务,大力发展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和托育服务,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