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本为什么能得到联合国认可?

快科技   2023-08-25 11:28:29

真是让人愤怒啊,日本终究还是向太平洋排放了福岛的核污水!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因为9.1级大地震和海啸,导致几个反应堆熔毁,彻底无法重启,但是反应堆并没有自然退役,它一直在发生裂变反应产生热量,所以日本不得不引入海水进行冷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到现在,日本福岛总共储存了大约134万吨用于冷却的水,今天他们开始正式向太平洋排放了,预计需要30年时间排放完成。

很多人可能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核污水排放,却能够得到联合国核监督机构的认可?

这个其实与核废水的排放有关系。

其实,所有核电站都会产生核废水,这个水是专门用来冷却乏核燃料的。

按照规定,这个水的辐射物质和辐射水平低于某些标准就能排放到海洋或者湖泊中,有国际通用的标准。

日本正是将自己的“核污水”当作“核废水”来排放了,他们声称经过一个名为高级液体处理系统(ALPS)的方式,可以将自己的核污水变得与核废水一样相对安全。

不过我个人观点是,即便ALPS真的能够处理核污水,我也不觉得日本的这次排放是安全的,而且已经有不止一次实验证明ALPS并非绝对安全。

核废水和核污水有何不同?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烧开水真的很像,只是把释放热量的木材换成了能够产生裂变反应的燃料棒而已。

燃料棒是一根根包裹着氧化铀(之所以不是铀-235,是因为氧化铀更耐高温)的金属管,然后将这些金属管装成一捆一捆的,以捆为单位送入反应堆。

一旦进入核反应堆,它就会开始吸收中子引发核链式反应,从而开始不停裂变释放巨大的热量,以此烧开水发电。

图:燃料棒的结构

但是随着反应的继续,它的裂变产物将积累到不值得回收热能的程度(无法支撑功率),这个时候就会被取出来,这个就是乏核燃料。

乏核燃料并不是因为它裂变材料被完全用完,只是因为它热能产生少了而已,而且铀-235的裂变产物许多都具有放射性。

所以即便是乏核燃料,它依然具有很强的辐射,以及生产热量的能力,因此要用水来隔绝辐射和冷却它。

水吸收辐射的能力很强,但是处理乏核燃料的水池依然要超过10米深才行,那些乏核燃料就沉在池底,这些水就是以后要处理掉的核废水。

图:在水中的燃料棒,这个被称为湿处理,整个过程通常需要10来年

核废水中其实很难溶解太多燃料的裂变产物,因为燃料棒外面有一层铝、不锈钢或者锆合金包裹着,阻挡了那些依然具有放射性的裂变产物的释放。

另外,乏核燃料池会有严格的监控,以确保燃料棒没有泄漏——通常情况下是对锕系元素污染的监控。

虽然,日本这次所谓的核废水也包含了许多乏核燃料池的水,但是他们的三个乏燃料池已遭到损坏并泄漏,其中一个甚至可能被烧干过(这会导致放射性元素释放到大气中),这个日本方面现在是否认的。

另外的水则是直接冷却熔融状态的反应堆的,同样也是核泄漏的,而且这些反应堆现在都还在发生核反应,不停产生可以溶解于水的放射性物质。

在日本的这些核废水中总共发现了64种放射性同位素,许多都严重超标,因此日本的这些核废水现在被称作“核污水”,以此区分乏核燃料池的水。

处理过的日本核污水还有哪些放射性同位素?

首先,日本对外宣称,他们的最新技术(ALPS)能够将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绝大部分都清理掉,唯独无法处理的是氚,实际上这种氢的放射性同位素目前还没有任何技术能够处理掉的,所以它将直接被排入海洋。

氚确实是一种相对较弱的β辐射源,它基本无法直接对人体产生影响,但是日本核污水中,氚浓度达到约860 TBq^2,远远超出可接受的标准。

如果在生态系统中积累的话,那么后果谁都说不好——它可能会引起长期生物效应。

其次,只保留氚其实只是日本单方面说辞而已,根据此前东京电力公司的公开文件,通过ALPS处理的65,000吨水中,锶-90含量超过监管标准的100倍,部分甚至超过监管标准的20,000倍。

锶-90的辐射是会导致DNA双链断裂的,所以它一直都被认为是致癌物质,最重要的是,它和钙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会被人体吸收——保留在体内持续造成伤害。

其实日本福岛核污水远不是只有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会被生物吸收,比如碳-14,铯-137、碘-129、钴-60……等等,如果流入生态系统中,都将在生物体内积累并持续对生物细胞造成伤害。

咱们不知道之后ALPS技术是否有所更新,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他们说得那样ALPS处理过后的核污水最终只保留了氚。

图源:北京日报

当然他们声称会有严格的检测,如果发现其它放射性同位素的话,会通过多次处理来降低风险,但多次处理意味着多花钱,所以之前测试阶段所谓的进行二级处理就一直没有公布过。

实际上,日本之所以选择直接排放到海洋,也是因为处理成本问题,排海是最便宜的处理方式,你觉得他们还愿意为此花太多钱吗?

另外,我个人其实也不太相信那些检测数据,因为数据是人为的,它实在是太容易造假了,只要利益足够大,造假几乎是百分百发生。

最后,如果真的如日本专家所宣传的那样,这是完全无害的,那么他们完全没必要顶着国际舆论的压力排入大海,其实有许多相对低成本的方式可以处理这种相对安全的水。